按:本期资讯将重点介绍2021年我国及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概况,并介绍近期国务院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及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相关方面政策。
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展现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以美元计价,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达到了6.05万亿美元,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据海关统计,入世20年来,我国进出口总值从2001的4.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9.1万亿元,年均增长12.2%,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显著,机电产品占比接近六成;扩大进口不断发力,高新技术、资源类产品进口稳步增长;贸易伙伴多元发展,东盟2020年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继续以14.5%的占比保持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外贸主体数量倍增,民营企业成为第一大经营主体;外贸发展新动能不断激发,外贸新业态日新月异。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深化畅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6%,较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2021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周年。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从6.46万亿元增至11.6万亿元,年均增长7.5%,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5%提升至29.7%。海关总署表示,“十四五”对外贸易实现了良好开局。展望2022年,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需求复苏势头放缓。此外,叠加2021年外贸基数较高的因素,2022年外贸运行面临一定压力。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8万亿元。据统计,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8.2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7%。其中,出口5.05万亿元,增长16.2%;进口3.22万亿元,增长17.4%。主要特点如下:一是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8万亿元,一年贸易增量达1.18万亿元。二是对主要贸易伙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21年,广东对前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1.24万亿元、1.17万亿元、9723.7亿元、9233亿元和6352.3亿元,分别增长14.3%、16.2%、15.3%、20%和18.3%。三是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2021年,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9.1%,占广东外贸总值的52.3%,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长13.2%,占27.3%;保税物流增长19.2%,占15.8%。四是外贸经营主体更具活力。2021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9.5%,占广东外贸总值的56.4%,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增长13.3%,占38.2%;国有企业增长13.1%,占5.1%。五是机电产品出口、进口保持良好增势。2021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增长17.4%,占出口总值的69.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家用电器、电工器材分别增长18.7%、13.2%、20.9%。同期,进口机电产品增长13.2%,占进口总值的66.6%,其中,集成电路增长23.3%。总的来看,广东“十四五”对外贸易实现了良好开局。展望今年,广东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均衡因素增多,但广东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15条具体措施,从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缓解国际物流等外贸供应链压力、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4方面为外贸助力。其中,第(十)条提出“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赔条件,强化产品联动,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展产业链承保,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承保的覆盖面和规模,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运前订单被取消风险等的保障力度以及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支持力度。(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就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部署。《意见》从4个方面提出15条工作措施。一是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制,加强规则对接,促进标准认证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等5条措施。二是增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支持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加强内外贸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培训等3条措施。三是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主要包括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制度高地,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完善内外联通物流网络等3条措施。四是完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组织领导等4条措施。